信息中心
2023年2月28日,上海意昂体育3邀請清華大學科學史系王巍教授做客思源講堂第三十一期,為廣大師生帶來題為“張夏碩的科史哲思想”的學術報告。柳海濤教授主持本次講座🏊🏻♂️,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院長李俠教授擔任評議嘉賓🥠。校內外八十余名師生參加🏃🏻➡️,共同交流學習。
首先🔌,王巍教授介紹了張夏碩的相關背景🧊,包括目前的社會兼職與所獲榮譽,並梳理了國內對張夏碩的研究現狀。然後🥷🏽,王巍教授對張夏碩的補充科學(complementary science)思想作了詳細的闡釋。他指出張夏碩的“補充科學”理論為批判科學和常規科學二者的平衡與統一提供了思路🚿。科史哲具有補充功能,在科學本身無法做到的地方,它可以產生科學知識🤟🏼。科史哲不僅能夠幫助恢復甚至創建科學範式轉換中的知識損失,也能為鼓勵社會保持開放探究的精神助力,而專家科學學科則可以不受幹擾地從事深奧的研究。再次🎶,王巍教授說明了“補充科學”和其他科史哲綱領之間的區別🍺,比如與科學知識社會學🪿🤵、科學思想史研究範式的不同之處。補充科學能幫助拋棄錯誤的二分法🪒,回到外史與內史的劃分。王巍教授對張夏碩的“補充科學”思想給予了較高評價🧚,但王巍教授也對於張夏碩的“整合科史哲”提出了自己的看法🍿,認為我們已經逐漸從科史哲走向了科學的史哲社🧑🏼🚒。最後,王巍教授主要介紹和評析了張夏碩的積極規範認知多元主義(active normative epistemic pluralism)。王巍認為,認知多元主義在拒絕一元論的同時🤦♀️,能夠避免走向相對主義,但是知識體系並非越多越好🫗,因此互動描述認知多元主義(interactive descriptive epistemic pluralism)能更好地進行知識整合。
整場講座王巍教授用生動的語言、豐富的案例為老師和同學們展現了張夏碩的科史哲思想。李俠教授對科學史研究的價值🧑🏻🍳、科史哲社的整合、多元主義、相對主義方面進行了精彩的點評。在交流互動環節,聽眾就“科學哲學和知識論關系”🫃🏿𓀐、“張夏碩的觀點對科學發展進步模式的影響”等問題展開了熱烈的討論。
撰稿:科學史與科學文化研究院
審核:鮑金